MBTI:為什麼心理系不買帳?

為什麼心理系對 MBTI(邁爾斯-布里格斯類型指標)感到質疑呢?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,因為 MBTI 在工作場所和個人發展領域依然廣泛使用。然而,心理學家對這種人格評估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系列擔憂。
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
  • 優先使用特質理論評估人格:心理學界更傾向於使用特質理論,因為它強調人格特質是一個連續性的光譜,而不是二元化的類型。

可以參考 端午為什麼掛艾草?揭祕端午防蟲驅邪的古老智慧

MBTI 的類型觀念與心理系特質理論相悖

MBTI 採用「類型」的概念,將人格特質二分法地劃分為不同的類型,例如內向-外向、實感-直覺、思考-情感、判斷-知覺等。這種分類方式與心理學界普遍採用的「特質」理論相悖。特質理論認為,人格特質應以連續性的光譜來描述,而非二元化的類型。換言之,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在不同特質向度上應呈現程度上的差異,而非僅能歸屬於某一特定類型。

舉例來說,MBTI 將個體分類為內向或外向,但特質理論則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連續體,個體可以同時具備兩者的特質,只是程度有所不同。這種光譜觀念MBTI類型觀念存在根本分歧,導致心理學界對MBTI的效度和信度提出質疑。

  • MBTI的類型觀念與心理學界特質理論相悖。
  • 心理學界普遍採用特質理論,認為人格特質應以連續性的光譜來描述。
  • MBTI將個體分類為不同的類型,無法反映個體在特質向度上的程度差異。
  • MBTI 的光譜觀念與特質理論相悖

    心理學界傾向採用「特質」(Trait)的概念來探討人格,而非「類型」(Type)。特質理論認為,任何性格特質都應該以「連續性的光譜」來描述。換句話說,心理系認為人格是由一系列的可測量特質組成,這些特質會在個體間呈現出程度上的差異,而不是僅僅將個體歸類為某個特定類型的做法,如MBTI所主张的那樣。

    舉例來說,MBTI 將外向性(Extroversion)和內向性(Introversion)視為二分法,將個體歸類為「外向者」或「內向者」。然而,心理系的特質理論則主張,外向性和內向性是一個連續的光譜,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兩個極端之間表現出不同的程度。這意味著,一個個體可能同時表現出外向和內向的特質,而這些特質的強度會隨著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。

    這種對於人格本質的理解差異,導致心理系對於 MBTI 的質疑。心理系認為,將人格特質簡化為有限的幾種類型,無法充分反映人格的複雜性。特質理論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具有一組獨特且可測量的特質,這些特質共同影響著他們的行為。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 MBTI:理論缺陷

    心理系不認可 MBTI 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其理論上的缺陷。MBTI 採用類型(Type)的觀念將人格特質劃分為明確的類別,例如外向(E)或內向(I)。然而,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格是由連續性的光譜所組成的,而非非此即彼的類型。

    特質理論主張,任何人格特質都可以沿著連續的光譜進行描述,從低程度到高程度不等。這種觀點認為,個人並非完全屬於某一類型,而是不同特質的組合。因此,心理系傾向於使用特質量表來評量人格,這些量表測量特定特質在個人身上的表現程度,而不是將其歸類為某種特定類型。

    此外,MBTI 的理論基礎也受到質疑。該指標依據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,但後續研究未能充分支持榮格的理論。例如,榮格認為外向和內向是互斥的類型,但研究發現許多個體同時表現出外向和內向的特質。

    總之,MBTI 所依據的理論缺陷,包括其類型觀念與心理系的特質理論相悖,以及缺乏連續性光譜的考量,導致心理系普遍不認可 MBTI作為評量人格的有效工具。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 MBTI:理論缺陷
    類型觀念 特質理論 榮格心理類型理論
    MBTI 將人格特質劃分為明確的類型 未考量連續性的光譜 依據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
    心理系特質理論 人格是由連續性的光譜所組成 沿著連續的光譜進行描述特質 不受榮格理論充分支持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 MBTI:連續性光譜缺失

    心理學界偏好使用特質理論來探討人格,而不是 MBTI 類型理論。特質理論強調人格特質的連續性光譜,認為每個特質的表現可以落在光譜的兩端之間。例如,外向和內向並非全然對立,而是可以同時擁有不同程度的特質表現。

    然而,MBTI 將人格特質劃分為兩極化的類型,認為個人只能屬於某一特定類型。這種二分法的觀點忽視了人格特質的連續性,低估了個人在不同特質表現上的差異。心理系認為,人格特質並非一成不變的,而是在不同的情境和時間點上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。

    這種連續性光譜的缺失,使得MBTI 難以準確描述人格,因為它未能捕捉到個人在各種特質表現上的複雜性。此外,它也限制了 MBTI 在預測行為或表現方面的效用,因為它無法考慮個體在不同情境中表現出的特質差異。

    特質與類型之爭:心理系質疑 MBTI

    心理學界對於人格特質的本質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:特質觀點和類型觀點。特質觀點認為人格是由一系列連續分佈的特質所構成,例如外向性、神經質和親和性。這些特質可以沿著光譜測量,從低到高,反映個人在特定特質上的傾向程度。

    與此相反,類型觀點將人格視為由離散的類型所組成,例如內向型或外向型。根據這種觀點,個人屬於特定的類型,並且在行為和傾向方面表現出該類型的獨特特徵。而MBTI正是基於類型觀點所發展出來的量表。

    心理學界批評MBTI的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它採用了有爭議的類型觀點。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特質觀點更符合實際的人格結構,因為它允許對特質進行細微的區分和測量,而類型觀點則過於簡化和二元化。此外,特質理論具有較高的預測效度,可以更有效地預測行為和表現,而MBTI則在這方面表現不佳。

    總之,心理系對MBTI的質疑主要基於其理論缺陷和作為量度指標的不足。特質與類型之爭是心理學界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,而MBTI所採取的類型觀點與主流心理學的特質觀點相悖,進一步降低了其在學術界中的信譽。

    可以參考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 MBTI?結論

    經過深入探討,我們發現心理學界對 MBTI 提出質疑,主要基於其理論缺陷和作為量度指標的不足。MBTI 的類型觀念和光譜觀念與特質理論相悖,而其在不同測試中產生不一致的結果,以及無法準確預測行為或表現,更是使其難以被廣泛接受。因此,心理系傾向於使用更有效的特質理論和量度工具,以評估人格特質的連續性光譜,而非將人格類型化。

    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 常見問題快速FAQ

    為什麼心理系認為 MBTI 不夠科學?

    心理系認為 MBTI 的理論基礎薄弱,且作為量度指標不夠準確。MBTI 將人格分類成 16 種類型,但心理學家傾向於使用特質(Trait)而非類型(Type)來研究人格。特質理論強調任何性格特質都應以連續性的光譜來描述,而非固定的類型。

    MBTI 的不一致性為何?

    MBTI 的結果不一致,在不同的測試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。這是因為 MBTI 測驗中的問題主觀性較高,受測者的回答可能會受到當下的情緒、環境和其他因素影響。這使得 MBTI 無法準確預測行為或表現。

    心理系建議使用哪些工具來評估人格?

    心理系建議使用信效度和效度較高的工具,例如五因素人格量表(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)或新姿態人格量表(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)。這些工具使用特質理論為基礎,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個人的人格特質,有助於了解他們的行為和表現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