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界對於MBTI的廣泛接受度並不高,這主要源於兩個主要原因:理論上的缺憾和作為測量工具的不足。心理學研究主要以特質 (Trait) 而不是類型 (Type) 來探討人的性格。 特質理論強調任何性格特質都應該以一個連續性的光譜來衡量,而非像 MBTI 那樣將人劃分為幾個固定的類型。 因此,心理學界更傾向於使用像「五因素模型」這樣的理論來分析人格,因為它能更準確地反映出個人在不同特質上的差異。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,我建議你諮詢專業的心理學家,並使用經過驗證的測量工具。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- 在評估個人性格特質時,建議選擇基於五因素模型的測量工具進行自我探索。這類工具能夠提供連續性的性格特質分析,幫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性格,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類型劃分。
- 如果您正在考慮職業選擇或人際關係的改善,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學家或職業輔導師的指導。他們可以使用有根據的心理測量工具,提供更科學的建議,幫助您發現職業上和生活中最適合的發展方向。
- 在使用MBTI進行自我認識時,保持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。雖然MBTI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框架,但請記住其理論基礎和測量方法的局限,盡量不要過於依賴其結果,並考慮結合其他性格評估工具,形成更全面的理解。
可以參考 為什麼叫臭臭鍋?臭豆腐和大腸「臭上加臭」的美味由來
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 MBTI?
作為一名心理學家,我經常面對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:心理學界為何對 MBTI 持懷疑態度?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。簡而言之,MBTI 在心理學界的接受度不高,主要源於 理論上的缺陷 和 作為測量工具的不足。
首先,MBTI 的理論基礎存在顯著的缺陷。現代心理學更傾向於使用 特質(Trait) 而非 類型(Type) 來研究個體性格。特質理論提倡將性格特質視為 連續光譜(Continuous Spectrum),而非簡化地劃分為幾個固定的類型。例如,外向性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特徵,而是在極度外向和內向之間存在著漸變的可能性。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外向或內向特徵,這種靈活性是 MBTI 無法捕捉的。
MBTI 將性格簡化為 16 種固定類型,如「ISTJ」或「ENFP」,這種分類過度簡化,無法全面呈現人格的多樣性。更重要的是,MBTI 的理論缺乏堅實的科學基礎,並未建立在嚴謹的心理學研究之上,這使得它在專業領域的可信度受到一定質疑。
其次,MBTI 作為測量指標的可靠性和 效度(Validity) 明顯不足。同一人如果在不同時間進行測試,所獲得的結果可能會出現顯著差異,且這些結果往往無法真實反映個人的性格特質。
MBTI 的測驗題目多屬主觀,受個人情緒和當前狀態影響,這增加了結果偏差的風險。不僅如此,MBTI 的測試結果缺乏預測效度,無法精確預測個體的行為模式和表現,這一點也限制了其應用的價值。
總結來說,MBTI 的理論基礎及測量方法都存在著顯著的缺陷,這些原因致使其無法獲得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。
心理學家對MBTI有何懷疑和批評?
儘管MBTI在大眾中備受歡迎,但心理學界對其卻有著普遍的懷疑和批評。在本文中,我們將探討心理學的幾大關鍵原則,幫助讀者以更批判的視角重新評估這一性格測試的科學性。
首先,心理學家對MBTI的可靠性提出疑問。可靠性是指測量結果的一致性,即相同的測量工具在不同時間和情境下是否能產生一致的結果。MBTI的可靠性一直備受爭議,研究發現,個體在不同時間進行MBTI測試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不盡相同,這使得MBTI難以準確地捕捉個體的性格特質。
其次,心理學家還批評MBTI的效度。效度指的是一個測量工具是否能準確測量其所要評估的項目。儘管MBTI自稱能夠划分個體的性格類型,但研究顯示它的效度並不理想,難以預測個人在行為、工作表現和人際互動中的表現。例如,有研究指出,MBTI在預測員工工作績效和人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上表現不佳。
再者,MBTI的二分法也遭到心理學家的質疑。該測試將性格特質簡化為兩個極端,如外向與內向、思考與感覺,這樣的二分法過於簡略,並未考慮性格特質的多樣性與連續性。事實上,許多人的性格特質往往介於這些極端之間,而非簡單地落在其中某一類。
最後,MBTI的研究基礎同樣受到批評。MBTI的理論根源於榮格的心理類型學,但該理論缺乏嚴密的科學實證支持,其基本架構也存在多處漏洞。MBTI的開發者並未進行充分的科學研究,而主要依賴於榮格的理論及其自身的觀察經驗。
總的來說,心理學家對MBTI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其可靠性、效度、簡化的二分法以及研究基礎的薄弱上。他們認為MBTI並不是一種具科學依據的性格測量工具,無法準確反映個體的性格特質或預測行為表現。
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結論
心理學界對於MBTI的廣泛接受度並不高,這主要源於兩個主要原因:理論上的缺憾和作為測量工具的不足。心理學研究主要以特質 (Trait) 而不是類型 (Type) 來探討人的性格。 特質理論強調任何性格特質都應該以一個連續性的光譜來衡量,而非像 MBTI 那樣將人劃分為幾個固定的類型。 因此,心理學界更傾向於使用像「五因素模型」這樣的理論來分析人格,因為它能更準確地反映出個人在不同特質上的差異。
雖然 MBTI 是一個有趣的概念,也提供了思考性格的框架,但其理論基礎和測量方法的缺陷導致其無法獲得心理學界的認可。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,我建議你諮詢專業的心理學家,並使用經過驗證的測量工具,例如根據五因素模型設計的測量工具。 這樣才能得到更準確和客觀的自我認識。
為什麼心理系不相信mbti? 常見問題快速FAQ
MBTI 的測驗結果會準確反映我的性格嗎?
MBTI 的測驗結果並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您的性格。由於 MBTI 使用二分法的分類方式,忽略了性格特質的多樣性和連續性,也缺乏嚴謹的科學研究基礎,因此它可能無法準確地捕捉到您的性格特質,以及您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。
如果 MBTI 真的不可靠,那心理學家是用什麼方法來測量性格呢?
心理學家更常使用「五因素模型(Big Five)」來衡量性格。這個模型包含外向性、宜人性、盡責性、情緒穩定性和開放性,每個特質都以連續性的光譜來衡量。此外,心理學家也會使用經過驗證的性格測量工具,並結合個人訪談和觀察等方法,來獲得更全面、客觀的性格評估。
MBTI 真的完全沒有用嗎?
雖然 MBTI 在理論基礎和測量方法上存在缺陷,但也並非完全沒有用處。它提供了一種簡易的性格框架,有助於自我了解和人際溝通。但我們應該保持理性,不要過於依賴 MBTI 的結果,並尋求更專業的心理學評估方法。